近日, 建设高品质住宅应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,突出质量优良、安全耐久,功能优化、健康舒适,环境优美、便利宜居,设施完善技术先进,低碳绿色、节能环保,服务精细、邻里和谐的品质,满足人民对美好居住生活新期待,进一步彰显和美宜居,打造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强市。 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高品质住宅的建材使用、建造工艺、技术应用等各方面。①积极采用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设备,鼓励采用性能优异、能耗低、使用寿命长、可再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,项目使用的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50%。②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,合理提高室内外声、光、热等指标要求,在高品质住宅项目中优先执行超低能耗、近零能耗建筑标准,逐步实现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83%以上,推动被动式建筑在高品质住宅中的应用。③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、建筑垃圾循环再生、海绵城市建设、中水处理回用等技术的应用。④推广装配式建筑,实现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,装配式建筑面积占项目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 40%。树立质量至上、精益建造两大建设理念,严把质量安全关。①全面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和“先验房后收房”制度,着力解决开裂、渗漏、空鼓等工程质量通病,提升建筑装饰、立面、防水等细部品质。②强化材料和部品进场复验、现场自检等质量控制方式,确保水泥、混凝土、钢筋、防水材料、保温材料、管线材料等建材的耐久性指标和质量参数达到高品质住宅建设标准。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综合考虑室内环境、数字化、适老化等因素,为家庭提供宽敞、便捷、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。①住宅层高不小于3米,设置地上、地下双大堂,单个大堂使用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,四层及以上应设置1部可容纳担架电梯,鼓励具备超大入户门厅、超大阳台、超大方厅的户型设计。②居住空间适应家庭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,具备住、读、厅、浴等基本居住功能,满足住宅的休憩、娱乐、办公等复合功能需求。③优化入户动线,合理布局空间功能鼓励室内空间拓展。④配备非接触式门禁系统、带除霾和热量回收功能的新风系统、全屋水净化系统、智能家居系统等提升居住体验的设施设备。
以市民需求为导向,鼓励片区综合开发,统筹规划公共配套设施,合理确定小区容积率,营造宜居便捷的居住环境。 ①小区内人车分流,按相关规范和要求合理设置活动场地、健身步道、日间照料中心等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。停车位配建标准不低于1:1.2且100%预留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满足直接装表条件。做好架空线缆入地、雨污分流改造、水电暖分户及消防栓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。 ②落实美好社区、完整社区及社区生活圈相关建设要求,充分利用社区综合配套资源,根据儿童、老年人等社区居民的步行能力、基本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以及社区综合管理能力等,引导布局十五分钟生活圈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、商业服务业设施、市政公用设施、社区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。社区生活圈选择配置城市书房、社区健身中心、医养空间、社区食堂等配套升级服务设施。 ③居住区绿地应符合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关于附属绿地相关要求,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5%,其中,集中绿地面积不低于居住区用地总面积的10%,且集中绿地不低于0.5平方米/人。集中绿地应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要,充分考虑功能性,合理布置座椅、景亭、廊架、建筑小品等,提高居住环境品质。鼓励采用屋顶、外墙、围栏等立体绿化方式,提高绿视率。 ④严格落实物业服务公开制度,推动实现质价相符、优质优价。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、以融合为突破以服务为导向的“物业+”服务新模式,支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在做好物业管理的基础上,拓展养老、托育、家政、助餐、配送、废旧物资回收等服务,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连接居住社区内外的桥梁作用,促进企业由物业管理向居民服务转型升级,满足居民多样化、高品质居住生活需求。 ⑤按照“政府引导、企业运营,用户自愿、有偿使用,强化监管、确保质量”的原则,以新建高品质住宅为重点,因地制宜,合理确定区域集中式或分散式管道直饮水系统,布设管道直饮水设施,采用分质供水路径进行管道直饮水系统建设和改造。 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,原则上按照小区住宅类型、居民户数设置集中投放点,高层住宅小区每300-500户设置一个集中投放点;多层住宅小区(大型社区)每150-300户设置一个集中投放点;独栋小区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70-100米设立1处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,根据投放点服务范围内各类垃圾占比,科学合理配备分类垃圾桶(收集容器),确保标识清晰规范。集中投放点同步配置分类指南宣传栏及公示栏、遮雨、照明、洗手、擦手、破袋、除臭等设施,具有可封闭功能,可视条件增设称重、视频监控等其他设施。容纳5000人的居住小区宜设置小型室内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,实施中转运输。居住人口规模超过5000人的新建小区须配建公厕,新建独立式城市公厕原则上不低于三类标准、附属式城市公厕原则上不低于二类标准。同时,在住宅小区内部适宜点位设置专门的装修垃圾堆放点、大件垃圾投放点,公布运输单位信息,推广装修垃圾、大件垃圾预约收运。 按照“一年有突破、三年见成效”目标要求,以市中心城区为重点,兼顾各县(市、区)特点和住宅建设需求,市县联动、部门协同,推动打造一批高品质住宅项目。①2025年,以储备项目为基础,谋划一批重点样板项目开工建设,打造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的首批示范项目。②2026年,由点到面,推动县级储备项目项目开工建设,带动全市整体住宅品质提升。③2027年,注重整体推进,统筹筛选全市优质地块,持续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,3年内实施高品质住宅项目40个以上。
|